公司新闻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科华数据 数据中心+UPS双轮驱动

来源:科华UPS电源       2023-04-10 22:38:40       点击:

  科华数据创立于1988年,成立以来公司专业从事电力电子核心技术,融合创新数字科技,提供数据中心、高端电源、清洁能源综合解决方案。

  成立之初,公司主要专注于UPS研发制造,作为国内最大的 UPS 制造商之一,公司于2010 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13年公司提出以 UPS 为主体,拓展数据中心为核心的云基业务以及新能源的“一体两翼”发展规划;2021年面对“碳中和”“数字经济”“新基建”等发展契机,公司优化业务模式和聚焦领域成立科华数能,打造以“科华数据”“科华数能”为主的“双子星”战略布局,并启动“双百亿”的战略营收目标,公司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公司业务多点开花,新能源进入发展通道

  公司主要涵盖数据中心、智慧电能及新能源业务。公司数据中心业务主要分为数据中心服务及产品,公司在建设运营数据中心收取租金的同时为数据中心提供 UPS 电源等相配套的产品;智慧电能业务主要以 UPS 电源、EPS 电源、高压直流电源等产品为主,涵盖交通、工业、电力、军工、核电、金融等领域;新能源业务可分为光伏及储能,光伏业务主要涵盖组串和集中式逆变器产品以及光伏电站的开发,储能业务主要涵盖欧美户储产品销售以及 PCS+储能系统。

  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技术基因深厚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董事长持股超过 28%。公司实际控制人陈成辉通过厦门科华伟业直接和间接控制持有公司共计 28.17%股份,陈成辉于 2010 年 9 月至今任科华数据董事长,兼任厦门科华伟业董事长及厦门科华数能董事长等。

  公司管理层技术基因深厚。

  公司创始人、实控人兼董事长陈成辉以及公司总裁陈四雄先生均为教授级电气工程师以及自主培养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具备深厚的电力电器行业技术背景及技术积淀。

  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研发,经过三十多年的行业实践,积累了深厚的技术沉淀,以领先的产品与技术为发展核心,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传统主业稳定增长,新能源开启第三成长曲线

  近年来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长稳定。

  从经营层面来看,公司营业收入自 2017 年 24.12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 48.66 亿元,CAGR 达 19.18%;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 4.39 亿元,同比增长 14.87%,反映公司各项业务稳定增长,其中 2018 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系子公司天地祥云计提商誉减值导致。

  2022Q1-Q3,受到新冠疫情、局部战争、汇率大幅波动、原材料和运费上涨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公司实现营收 36.43 亿元,同比增长 5.97%,实现归母净利润 2.88 亿元,同比增长 1.4%,预计随着后续新能源订单的持续放量,公司营收业绩有望迎来高增。

  数据中心业务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新能源业务发展迅速。

  分业务来看,数据中心和智慧电能行业是公司主要营收来源,2020-2021年总体收入占比约为 85%。

  2021年公司数据中心行业、智慧电能行业、新能源行业分别实现收入 30.5 亿元、10.9 亿元、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24.4%、48.5%,占比分别为62.6%、22.4%、13.6%。

  近年来新能源业务占比快速上升,占比从 2020 年的 10.7%增长到 2022H 的 18.7%,显示 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

  海外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分区域来看,当前公司收入以国内市场为主,2022 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总体占比达到 86%;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业务发展及出口,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逐步提升,2022 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达到 12%,目前公司在美国、法国、波兰等多个国家设有 30 多个营销和服务团队,并通过行业代理加强与海外供应商的联系,海外业务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毛利率整体稳定,费用控制良好。

  从公司盈利能力来看,2018 年以来公司毛利率整体稳定,保持在 30%左右。

  在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为 30.58%,同比上涨 0.67 个 pct;净利率为 8.26%,较上年下滑 0.26 个 pct。

  从费用端来看,公司经营效率稳步提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合计从 2018 年的 17.11%下降到 2021 年的 15.43%。

  以研发为根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始终把研发团队的建设作为经营发展的核心环节,研发骨干大多有多年通信行业研发经验。2021 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到 965 人,2015-2021 年研发人员在全体员工占比基本呈现提升趋势。

  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研发费用不断上升,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达 2.67 亿元,占营收比例的 5.49%。

  科华数据:数据中心+UPS 双轮驱动

  UPS:技术功底深厚,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专注于 UPS 的研发和制造。UPS,即不间断电源,主要由变换器、控制部件和储能部件构成,可在电网断电或供电不稳定情况下,为医疗、数据中心等对供电质量有特殊性要求的网络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保障。

  UPS 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在电网电压正常时,通过电网给负载供电的同时也给储能部件充电;当突发停电时,UPS 由储能部件供给负载所需电能,维持负载的正常运行。

  UPS 与储能逆变器属技术同源,都具备储能基因,且都能为系统供电的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通过结构原理框架图我们不难发现,UPS 变换过程为 AC-DC-AC,而储能逆变器则是 DC-AC 转换,都具有储能基因。

  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端,UPS 更多应用于数据存储系统、医院供电系统、科研等重要领域,并以电源备份的身份充当守护者;储能逆变器则主要在微电网、电网调峰填谷等方面大显身手。

  UPS 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政府、电信等为主要应用场景。

  UPS 是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UPS 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中国 UPS 市场规模增长强劲,2021 年中国 UPS 市场规模达到 117 亿元,同比增速达 12.5%,预计 2026 年达到 216 亿元,2021-2026 年 CAGR 将达到 13.05%。

  从应用领域来看,UPS 主要应用于政府、电信、银行、互联网、交通、制造、医疗和保险等领域,其中政府、电信、银行和互联网占比分别为 14%、13%、12%和 9%。

  UPS 及精密空调产品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

  在当前国内 UPS 市场中,外资企业市场主要在金融、互联网、广电、医疗等高端应用领域,国产品牌主要集中在运营商、政府、交通、教育等行业。在国内数据中心 UPS 与精密空调行业中,外资品牌仍然占据优势,其中维谛以 14%市占位居第一,施耐德以 11%市占位列第三,外资厂商在中国市场市占率合计达到 35%。

  目前来看,外资品牌市场份额逐渐被国产品牌所侵蚀,整体市场国产化替代明显,例如运营商行业主流外资品牌仅剩维谛,政务云市场科华、华为、科士华等国产品牌已占据主导地位。

  数据中心:UPS 技术延申拓展,布局核心一线节点

  UPS 行业应用较为广泛,数据中心需求仍是 UPS 及精密空调产品的主流需求。除了三大运营商建设大量的数据中心以外,金融、政府、医疗等领域也纷纷布局建设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建设数量大幅增加,因此数据中心成为 UPS 应用量最大的行业。

  UPS 电源属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核心部件,公司从高端 UPS 拓展到数据中心“交钥匙工程”。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设计包括配变电系统、备用电源系统以及不间断电源(UPS)系统等,不间断电源系统保证市电失电、发电机组正常供电之前的系统不间断运行。

  公司凭借在超大功率 UPS 积累的技术优势,将业务拓展至数据中心领域,推出模块化数据中心、微型数据中心等产品及方案,从高端 UPS 拓展到数据中心“交钥匙工程”。

  国家政策高度强调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端提振助力产业发展。

  2020 年 4 月,数据中心被列入国家“新基建”的范畴,“新基建”提速,数据中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2022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022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 8 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 纽节点,并规划了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拉开了数字经济新基建大幕,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IDC 行业维持高景气态势。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 5G 商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驾驶、在线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数据流量持续增长,预计 2022 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3268 亿 GB,同比增长 39.78%,驱动 IDC 行业持续扩容。

  全球 IDC 市场规模持续景气,中国 IDC 市场增速领先。2021 年,全球 IDC 市场收入 679.3 亿美元,2022 年有望达到 746.5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9.9%。2021 年,我国 IDC 市场规模超 3000 亿元,2022 年有望达到 3900 亿元,同比增长达 30.5%。

  三大运营商 CAPEX 结构优化向产业数字化倾斜。

  近年来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总体较为稳定,其中云业务板块增速显著,规模逼近头部云厂商,移动云/电信云/联通云 22H1 营收增速达到 104%/101%/143%。

  后续随着国资云体系逐步成熟,政企市场作为云计算市场的重要战场,各大云厂商均持续部署政企业务,运营商凭借云网融合、国资背景、渠道积淀、安全保密等优势,或将成为我国未来云计算市场的显著获益者;从 CAPEX 结构上来说,运营商将重点发力新兴业务,大幅向云计算、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倾斜,因此对 IDC 领域的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国内云巨头有望企稳回升。

  数字经济、元宇宙、虚拟现实等新兴互联网科技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鼓励发展的领域,政策监管对互联网云厂商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逐步纾解;随着疫情防控优化、宏观经济向好、消费提振,营销行业也将逐步回暖,电商和广告复苏弹性大,对下游互联网云厂商 2023 年收入端增速形成有利支撑,CAPEX 预期或同步改善。

  BAT 资本开支自 2021Q4 起连续三季度下滑,随着政策支持以及疫情优化带来的消费提振,我们认为国内云巨头的资本开支有望显著回升。

  一线城市能耗指标管控日趋严格,存量热门区域的 IDC 资源稀缺性进一步提升。

  从供给端来看,我们通过对一线城市地区的政策梳理可见,国家对一线城市的能耗指标管控日趋严格。

  以北上广为例,北京地区于 2018 年规定中心城区全面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广州地区于 2021 年 10 月对违规数据中心进行审查并依法停止使用或建设,对部分落后产能进行清理,上海地区每年拟支持的新建数据中心项目总规模在 3 万左右,预计未来将呈收缩趋势。

  我们认为再往后看,未来核心一线城市指标将进一步收紧,供给将进一步压缩,一线城市的 IDC 资源将愈发具有稀缺性。

  我们知道 IDC 行业的核心壁垒主要体现在能够获取核心地段的土地和机柜资源(能耗指标)以及对下游客户的获取上。

  从公司的机柜资源布局来看,公司主要机柜布局在核心一线城市节点,公司目前在手 3 万个机柜,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算力枢纽节点已建设并运营了北京科众、上海科众、广州乾昇、广州德昇等数据中心。

  从下游客户端来看,公司目前以批发、自建为主,主要客户包括三大运营商、腾讯等大型 互联网企业、各大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等,绑定运营商及互联网大客户为公司的后续的稳定增长提供高确定性。